声音对海豚来说有着别样的意义。它们利用回声定位锁定猎物、躲避捕食者绕开障碍物,还能发出特定频率的哨叫声与同伴交流。而在海洋生物学家眼中,海豚的哨叫声还有种新颖的使用方式一听方言,找“老乡”。
生活在不同地理区域的海豚会发出不同的哨叫声,类似于我们人类的方言。分析这些“方言”的差异,就能一定程度上锁定不同种群的亲缘关系。
中华白海豚是驼海豚属的物种,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,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(UCN)评估为“易危”级。这些中华白海豚零星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。2014年,科学家在海南西南海域发现了新的中华白海豚种群,这群海豚和其他水域的海豚是亲戚吗?
为了解答这个问题,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的研究团队自2016年12月到2018年5月在这个海域监听海豚的声音,总共识别出226个哨声信号。根据波形特征,这些哨叫声被归为6种声音类型。分析结果显示,海南的中华白海豚的确有白己的专属方言:哨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与其他水域的海豚都不同,持续时间更长,但是声音更为简单。
研究者比较了海南、广东湛江和广西三娘湾三地的白海豚,发现后两者的哨叫较为相似,海南白海豚与它们相似度较低,叫声更独特。研究者据此推断,海南的这群海豚是个相对独立的种群,与周边水域的海豚基因交流比较少。至于这里海豚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哨叫声,则可能与环境有关。如果水域环境嘈杂,海豚就更可能发出简单、低频,同时持续时间更长的声音。
本文选自《万物》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