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智能终端设备高度细分的当下,处理器平台的参数配置直接定义了产品的能力边界,以下介绍全志A733、A537、A527、A523、A333、A133P、A64、A33&T736、T527各详细性能参数,重点介绍CPU、GPU、NPU、DDR、Flash、编解码、接口支持等多个方面的差异,方便用户按需选型。
需要查看详细图表,请联系一牛网论坛(https://bbs.16rd.com/)客服免费领取完整表格
需要查看详细图表,请联系一牛网论坛(https://bbs.16rd.com/)客服免费领取完整表格
一、 计算架构的阶梯式升级
CPU
入门级平台A33采用四核A7架构(主频1.2GHz),搭配Mali-400MP2图形处理器,未配置专用AI加速单元。后续A64升级为四核A53架构(同主频1.2GHz),维持基础图形能力。
中端性能跃迁A523与A/T527同步升级至八核A55架构(最高主频2.0GHz),集成G57 MC1图形处理器,首次引入PCIe 2.1与USB3.1高速接口,显著提升数据传输能力。
高性能平台突破A733采用双核A76(2.0GHz)+六核A55的异构架构,T736进一步将A76主频提升至2.2GHz。两型号均搭载BXM 4-64图形处理器,其中A733集成3TOPS专用AI处理器,T736则配备4TOPS算力单元。
GPU
• 基础型号(A33/A64)配备Mali-400MP2,支持基础2D渲染;
• 中端型号统一换装G57 MC1,提升3D处理能力;
• 高性能系采用BXM 4-64 MC1(1GHz),图形性能提升超200%;
NPU人工智能加速
• 仅A733(3T算力)与T736(4T算力)搭载专用AI处理器;
• 其他型号(A33至A537)均无独立AI加速单元;
二、存储系统对比
DDR内存支持差异
• 容量限制:
A33最大仅1GB → A537达16GB → A733/T736保持16GB上限;
• 技术迭代:
DDR2/DDR3(A33)→ LPDDR4X 1600MHz(A537) → LPDDR5 2733MHz(T736);
内存支持演进A33仅支持1GB DDR2/DDR3内存;A537扩展至16GB LPDDR4X(1600MHz);A733/T735率先支持LPDDR5(2400/2733MHz)并维持16GB容量上限,带宽提升37%。
闪存接口升级早期型号(如A33)仅支持eMMC 4.0;A523起全系兼容eMMC 5.1协议;A733/T736新增UFS 3.0支持,顺序读写速度达1.2GB/s。
LPDDR5@2733MHz+UFS3.0构建高性能基础。
FLASH闪存接口升级
• 基础系(A33):eMMC 4.0;
• 中高端系(A64起):eMMC 5.1成为标配;
• 突破性升级:A733/T736新增UFS 3.0支持,读写速度翻倍;
三、显示与多媒体能力对比
屏幕接口配置演进
• A33:单通道RGB/LVDS/MIPI;
• T736:双MIPI+双路LVDS+双RGB+EDP1.4/DP+HDMI2.0(四屏输出架构);
• 特殊接口:A733/T736新增E-Ink电子墨水屏支持;
分辨率支持能力
• 早期局限:A33最高1280*800;
• 中端突破:A523支持2560*1600;
• 顶级表现:A733/T736通过EDP1.4/DP接口实现原生4K输出;
视频编码性能
• 基础型号(A33):仅1080p@60fps H.264;
• 中端进化(A64):支持4K@30fps H.265;
• 高性能系统一标准:H.264/H.265 4K@30fps编码;
视频解码能力
• 格式扩展:
A523支持VP9/H.265 4K@60fps → T736新增AVS2国标解码;
• 帧率提升:
T736实现4K@60fps多格式硬解;
摄像头系统升级
• 传感器支持:
5MP(A33) → 13MP(A133P) → 24MP(A523/T736);
• 接口进化:
8bit并口CSI → MIPI CSI多通道架构(T736支持4+4+2 Lane协同)。
四、扩展接口体系对比
USB接口配置
• 全系统一方案:
1×USB2.0 OTG + 1×USB2.0 HOST;
• 高速拓展:
A523起增加USB3.1 OTG(高性能系标配);
HDMI输出演进
• 历史缺失:A33/A133P无HDMI;
• 关键升级:
A64首增HDMI 2.0 → T736实现双HDMI 2.0输出;
网络接口(GMAC)
• 基础缺失:A33无千兆网口
• 中端标配:A64起单千兆网口
• 工业级强化:T736配备双千兆网口冗余架构
高速接口突破
• 从无到有:
A523首次引入PCIe 2.1+USB3.1;
• 性能升级:
A733/T736升级至PCIe 3.1+USB3.1(带宽提升100%);
封装工艺进化
BGA(Ball Grid Array):仅A33、A64、A133P使用传统BGA封装,其中A33/A333尺寸相同(14*14mm)但球数不同(282 vs. 518),A64球数最多(396)且尺寸稍大(15*15mm)。
FCCSP(Flip Chip CSP):A523采用FCCSP,尺寸与A64相同(15*15mm),但球数更少(522)、pitch更小(0.5)。
ED-FCCSP/FCBGA:A/T527同时支持两种封装(ED-FCCSP和FCBGA),尺寸最大(17*17mm),球数最多(660);T736仅支持ED-FCCSP,球数略多于A/T527(667 vs. 660)。
尺寸与球数:
最小尺寸:A133P(12*12mm),适合小型化设计,但球数较少(346)。
最大尺寸:A/T527和T736(17*17mm),适合高性能需求,球数超过600,扩展性强。
中等尺寸:A523/A733/A537/A333(14*14mm或15*15mm),平衡尺寸与球数(500-600球)。
引脚间距(pitch):
0.8mm:仅A33使用,间距较大,适合传统工艺。
0.65mm:仅A64使用,介于0.8mm和0.5mm之间。
0.5mm:绝大多数型号(A133P及以上)采用,间距更小,支持更高密度集成。
总结
小型化首选:A133P(12*12mm,0.5mm pitch),适合轻薄设备。
性价比之选:A523/A733(15*15mm,0.5mm pitch),兼顾尺寸与成本。
高性能需求:A/T527/T736(17*17mm,600+球),适合复杂系统。
传统设计:A33/A64(BGA封装,0.8/0.65mm pitch),适用于低功耗、低成本场景。
五、A733/T736系列深度解析
专注泛平板、智能终端及工业平台市场
四大A733M衍生型号MX-1XX(基础版)、MX-N3X(AI增强版)、MX-HXX(高性能版)、MX-HN3(工业强化版)。
高算力代表型号T736 MX-HN3(全系AI算力最高版本)。
典型应用场景涵盖教育平板、云终端、车载系统、工业控制设备及商显解决方案。
算力精准分层
• AI处理器梯度:
MX-1XX/HXX:无NPU → MX-N3X/HN3:3TOPS → T736 MX-HN3:4TOPS
• GPU统一配置:
全系搭载BXM 4-64 MC1@1GHz;
工业级可靠性
• 温度适应性:
基础版:-20~75℃ → 工业强化版:-40~85℃
• 故障防护:
T736采用双千兆网口+宽温设计;
技术演进总结
1. AI能力破局
专用NPU从无到有(3T→4T算力),开启边缘智能新场景;
2. 超高清生态闭环
4K解码(AVS2/VP9)→输出(EDP1.4/DP)→编码(H.265)全链路贯通;
3. 工业级可靠性突破
-40℃宽温设计+双网口冗余,打开车载/户外设备市场;
4. 多屏交互革命
T736四屏输出架构重构商业显示逻辑;
六、选型建议指南
核心优势
多屏商显系统:T736 MX-HN3 四屏输出+双HDMI+4TOPS AI;
工业严苛环境 :A733MX-HN3 -40℃宽温运行+3TOPS AI;
教育/消费电子: A733MX-N3X 均衡AI算力+6通道摄像头;
性价比终端方案 :A523/A527 八核A55+USB3.1+PCIe 2.1;
下一代或将集成5TOPS NPU与PCIe 4.0,进一步强化AI推理与异构计算效率。